欢迎光临四川成都pos机办理-成都个人pos机办理-成都银联pos机【免费办理】
全国咨询热线:18980590325
新闻
联系我们

办理中心丨专业更放心

微信:18980590325

电话:18980590325

当前位置: 成都POS机办理 > 行业动态 >

数字普惠金融的精准性支持需优化

时间:2022-06-29 11:27 点击:

  5月26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的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便利小微企业融资。发挥普惠性支持措施和针对性支持措施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前经济形势对金融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前沿技术如何与具体业务场景更好地结合?对此,南方都市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1

  打破数据“孤岛” 利用数字化工具

  把普惠金融服务嵌入服务场景

  Q:

  在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民生,进一步激发经济内增长动力等方面,当前经济形势对金融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A:

  金融科技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和历史使命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某种程度上为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更强烈的外部要求。

  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首先应考虑如何有效融入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当中,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控。其次,则肩负着更复杂多元的历史使命,需考虑服务于更多金融之外的责任性、战略性目标。

  同时,当前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关注,已经从对个别机构、单独产品,逐渐转化为对金融科技生态的关注。随着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到产业数联网的快速演变,与之相应的金融科技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主流金融机构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全新的金融模式和产品、以及不同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深度应用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生态层面的挑战。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探讨金融科技生态土壤的阶段。

  Q:

  央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公平普惠”作为发展原则之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变化?

  A:

  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来看,首先是初始阶段,以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为典型代表,也就是在银行“存贷汇”、证券相关业务、保险等领域,一方面不断提升“线上化”,另一方面普惠型业务同步提升,二者既有交叉融合、又有各自发展轨迹。其次是探索阶段,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迭代,给金融业带来更加复杂的冲击和影响,而种种依托互联网、数字化的“类金融创新”,既通过“鲶鱼效应”带来普惠金融效率的快速提升,也伴随了新型风险的积累。最后则是加快数字化转型阶段,尤其是进入2022年,央行“金融科技规划”、银保监会“数字化转型意见”等重要文件先后出台,进一步厘清了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原则与重点,促使技术驱动金融服务进入全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也呈现数据、技术、场景、业务、功能的深度融合,而小微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则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最为重要的落地场景。

  Q:

  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挑战?

  A:

  一则,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金融服务整体赋能方面卓有成效,但对于普惠的精准性支持则有所不足,尤其是针对特定弱势主体的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难题,仍需进一步优化支持模式与手段。二则,需要同步关注减少“负外部性”,避免在创新同时反而增大区域、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或者防止特定群体受到排斥,而导致其享受的金融服务差异在数字化时代不降反增。三则,需实现服务的安全、持续发展,既需要全面提升数字化风险管控能力,努力控制风险与运营成本,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又要打造高效的业务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真正把普惠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服务场景。四则,需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控制系统性风险萌芽,如在地方政府影响下,对于不符合信贷标准的企业,过度降低授信门槛,或者在银行业务中,出现垒小户、增加贷款人隐性成本等行为。五则,面对日益复杂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也面临更加突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难题,也缺乏与时俱进的消费者教育。六则,在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方面,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打破数据“孤岛”与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矛盾、征信与信用体系的不足、监管与制度的不协调等。

  2

  判断金融科技风险

  要从模糊“拍脑袋”转变到更加量化精准细分

  Q:

  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前沿技术如何与具体业务场景更好地结合?

  A:

  创新路径有两种,第一个路径叫在边际上改善现有的场景,第二是颠覆式的重构,现在看起来大多数创新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边际上改善,没有跳出原有核心企业作为信用兜底的问题。如果真正突破这些约束,实现平台式的供应链金融融合,那带来的创新价值是很大的,但是挑战也是极大的。

  央行推出的金融科技新的发展规划,对于业务与场景也做了非常突出的一些说明,指出不仅要拥抱前沿技术,更多的要把这些技术放到这些场景当中,更好地嵌入进去,达到应有的商业目标与政策目标,其中特别突出的有4类场景金融的落脚点,比如说小微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

  从金融机构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场景金融其实有两种介入的思路。一种就是深度介入,另外一种浅层次介入。对金融机构来说,场景金融是一个很重要值得试的一个方向,在此条件下一方面必须找到自己的比较特色,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效地把控风险。不管是全面介入,还是适当介入,都要对整个场景合作各方的风险做到心里有数。

  Q:

  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筑牢风险防火墙是共识,过去常常谈“大而不倒”,但在当前阶段,对判断金融科技风险有何看法何建议?

  A:

  现在判断金融科技风险,有一点需要转变,就是从之前模糊的“拍脑袋”,到更加量化精准的分析和细分。

  一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各种各样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究竟是从系统性层面上增加了风险,还是减少了风险。例如,对系统性风险,除了过去经常谈到的“大而不倒”,还有一种情况是“网而不倒”,金融科技创新或许规模有限,但由于它连接众多主体,一旦出问题,也可能会对整个网络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对于非系统性风险,需要对风险特征进行甄别。如有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活动归根到底是改变了夏普比率,实际上是以承担每单位同样的风险来获得一个更大的收益、更大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话,金融科技和风险的关系可能会更清晰一些,因为有时候并不是减少了风险,而是以同单位的风险承担更大的收益回报。

  再如,现有的创新能否有效地规避微观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同时金融科技风险产生还有一些外部性的影响因素,大量所谓金融科技风险归根结底并非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在金融之外需要解决的。归纳看,我们现在看待这些问题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谈风险而色变,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任何创新,金融的价值就是为了管理风险。

  3

  数据治理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

  Q:

  在综合经营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数据共享的情况越来越多,存在哪些风险?如何提高数据治理水平?

  A:

  数据治理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背后归根结底都着眼两个重大层面。一方面,以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造与金融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抓手,研究如何用好数据、管好数据,才能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在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发展变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一些风险,但是风险整治的同时不能一刀切,要实现这一点,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机构角度,抓好数据治理正是重中之重。可以说,金融业要进行数字化改造,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业态,自身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前提,但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一些机构距离真正的内在数字化相差甚远。因此讨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改造之前,需要将数据治理作为一个重要起点。

  数据治理最终要与数据应用落地有效结合。谈“治理”二字天然涌现出与安全、合规、监管的有效结合。但更为重要的一面是,数据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基于金融科技的场景落地。银行业只有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之后,未来才有可能进一步推动面向C端的业务创新、面向B端的场景金融以及产业链金融创新。归根结底,数据治理不仅仅是保守地服务于监管和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发挥数据在未来金融创新当中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C端金融变革以及场景金融的创新,最终支撑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现在讨论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数据。在微观层面,在企业、机构层面如何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已经有更系统的标准和机制在推。宏观层面现在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在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数据运用和发展当中一些基础原则、基本指标、基本标准梳理清楚,然后再跟纷繁复杂的政策规则相融合。

18980590325
微信号:18980590325 加微信办pos机
微信复制成功